时间:2022-08-23 17:15:17 | 浏览:2689
近期多则传闻扰动基金行业,基金公司声誉风险管理话题再度引发讨论。在业内看来,当涉及公司的负面消息发酵、传播时,基金公司采取冷处理还是及时回应,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判断。目前,多家基金公司正逐步强化声誉风险防控,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结合具体情况应对声誉风险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内出现多则负面传闻,包括基金经理私生活方面的八卦、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在产品募集期内火速离职引发的猜想等。对于这些消息,涉事基金公司均未予以明确回应。
从声誉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如何评价这种“冷处理”的回应方式?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从声誉风险管理的角度,当传闻仍处于“传闻”阶段,在未知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公司应尽快了解情况、厘清事实、对称信息,并密切关注舆情发展、理智分析应对策略,而不是急于回应、冒失发声。
“与此同时,在坚持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为上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消除或降低可能因传闻引发的不良影响。至于是冷处理还是及时回应,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判断。”他说道。
而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冷处理是业内常见的公关方式,在相关信息未引起公司认定的重大声誉风险之前,冷处理都是比较常见的。
一位公募业内合规部人士介绍道,“声誉风险是指由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机构负面评价的风险。相对于其他风险,声誉风险的一些特殊属性导致金融机构对声誉风险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这位合规部人士进一步表示,网络会放大负面传闻的传播力,理论上说,对于行业关注度较高的传闻,若内部启动相关调查且有较为明确的结论,尽量选择通过公信力较强的媒体或自有平台进行及时回应。“个人认为界限主要看传播范围是否广泛,当然事件本身是否足够重要也需要作为另一个维度来考虑。”
也有人认为,需要回应的主要情况是,有不失消息且引起公司声誉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公开回应,以正视听。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在管理上存在难度,但对于基金公司等外部性明显的金融机构而言,良好的声誉是其生存之本,是维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保证。
当声誉较好时,利益相关方持续对机构产生信任,这样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资源,反之当引发声誉风险时,下降的循环过程就会对金融机构的未来潜在经营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严重时将会导致信用体系的崩塌。
显然,就目前来看,多家基金公司对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够,面对突发声誉风险事件时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基金公司应强化声誉风险防控
随着形势复杂严峻,风险暴露加剧,金融机构声誉风险越来越受舆论关注和高度重视,基金公司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声誉风险防控。
为完善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建立行业声誉约束机制,维护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中基协制定了《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试行)》),并于6月17日正式发布。该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指引》发布至今已满两个月时间,基金公司也在积极践行指引中对基金公司提出的要求。创金合信基金介绍,公司根据《指引》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已制定、发布《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指引》要求进行声誉风险管理。
一位公募产品部人士称,“我司已参考行业声誉风险指引和股东的实践经验,着手制定公司的专属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原先的声誉风险管理内容在言论管理和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中有体现,现在将制定专属制度,进一步规范声誉风险管理流程,并且明确相关部门职能。”
“就个体而言,”深圳一位公募人士直言。“我们其实原本就有这些危机公关的制度。目前正根据协会最新颁布的指引,逐条落实跟优化声誉风险防控的做法。”
另外,有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公司的相关制度正在紧锣密鼓修订中。基金公司未来将继续积极响应监管的要求,根据银行自身的业务、客户特点,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声誉风险的管理能力。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指引》对声誉风险管理作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从公司角度看,当前阶段有两方面尤为重要,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目的更多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所以需要定期对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声誉风险进行排查、判断;二是在制度较为完善的前提下,需要培育每位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员工需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诚实守信,勤勉尽责,自觉践行行业规范,增强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此外,更需要倡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公募基金行业和公司的声誉。
在创金合信基金看来,公募基金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获得客户的信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同时,公募基金具有较强的普惠金融属性,行业健康发展关系到众多普通家庭的生活质量。基金公司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可以更好地倡导“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引导公司每位员工爱惜自己的羽毛,重视个人名誉和公司声誉,共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贡献力量。
谈及加强基金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意义,一位基金公司监察稽核部人士表示,强化声誉风险管理,是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督促基金公司以及广大从业人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规守纪,坚守职业道德,注意一言一行,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主动维护公募基金的良好形象。
具体到基金公司的做法,上述监察稽核部人士称,“一是将声誉风险纳入全行风险治理架构。董事会应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体系,建立与机构整体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
二是建立涉及全员、全条线、全流程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声誉风险的指标量化体系,对于从高层到基层的声誉风险管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操作,分级应对,统一全行口径,采取更加主动的管理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和客户的合理诉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舆论正面效应。三是在风险文化、考核激励上打好声誉风险的防范基础。”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金融界基金08月17日讯【新增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国泰价值先锋股票A(011042)、国泰价值先锋股票C(011043)今日新增新基金经理邱晓旭管理,基金经理首次管理基金,尚无管理经验,警惕不确定风险。
金融界基金08月17日讯【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国泰价值先锋股票A(011042)、国泰价值先锋股票C(011043)今日新增基金经理邱晓旭管理。本文源自金融界基金。
金融界基金08月17日讯【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财通资管鸿慧中短债发起式A(014815)、财通资管鸿慧中短债发起式C(014816)、财通资管鸿慧中短债发起式E(014817)今日新增基金经理王珊管理。
金融界基金08月17日讯【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招商添裕纯债A(006489)、招商添裕纯债C(006490)、招商添裕纯债D(011292)今日新增基金经理马龙管理。本文源自金融界基金。
近日,易方达、汇添富、华夏、富国、博时、嘉实等10多家基金公司正式上报让利型基金,该产品以开放式基金为主,产品类型均为混合型,具体包括易方达。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北京报道集各种期待于一身的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让利型基金)即将面世。
样本为全部基金,含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类基金、货币基金。事实上,如果在这个区间大手笔减仓,不显得基金公司太追涨杀跌了嘛,明显划不来。在具体减仓数据中,bo姐发现不少基金公司减仓、赎回的是货币基金、债类基金,以此收回资金或者看情况加仓到主动权益基金中。
北向资金当周对宁德时代。一、交易提示1.上周5个交易日(8月15日到19日)市场震荡下行,日均成交额1.05万亿元,市场热度较此前一周有所回升。其中对750只股票增仓,对930只股票减仓。北上资金小幅净流入59.26亿元,连续两周小幅净流入。
在业内看来,当涉及公司的负面消息发酵、传播时,基金公司采取冷处理还是及时回应,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判断。目前,多家基金公司正逐步强化声誉风险防控,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近期多则传闻扰动基金行业,基金公司声誉风险管理话题再度引发讨论。
3月21日,资本邦了解到,上周五(3月18日)天天基金母公司东方财富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由此子公司天天基金去年相关营收数据浮出水面,可以看出,受益于A股行情以及行业头部效应,天天基金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东方财富在其2021年报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基民账户收益不佳,基金滞销的新闻频出,在此环境下,华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净利润依然是有所增长,强者恒强态势明显。
从目前披露情况看,在今年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下,华夏、招商等头部基金公司净利润依然稳中有升,中小基金公司则呈现“冰火两重天”。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陆慧婧随着上市公司股东半年报陆续披露,已有1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公之于众。
见习记者 王佳霖近日,银华基金、鹏华基金、安信基金和湘财基金接连发布澄清公告,称其被不法分子仿冒,警惕投资者注意辨别。值得注意的是,银华基金和鹏华基金均为年内第三次发布澄清公告。据基金君统计,年内发布此类公告的基金公司共有17家。
中国投资基金公司(00612.HK)公布2022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业绩,公司实现收益同比降42%至14.9万港元。亏损同比增461.2%至2.72亿港元。截至2022年8月22日收盘,中国投资基金公司(00612.H。
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基民账户收益不佳,基金滞销的新闻频出,在此环境下,华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净利润依然是有所增长,强者。作 者丨李域编 辑丨林虹图 源丨图虫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张燕北今日,A股又跌上热搜。8月24日,今日A股高开低走,双创指数下行幅度较大。W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86%,深证成指下跌2.88%,沪深300指数下跌1.89%,创业板指下跌3.64%,科创50下跌